“對新生,我不會給出任何建設性的建議。只有一句話送給大家:你得找到你的熱情所在。”
杭雨琪是西交利物浦大學2020屆畢業生,在西浦獲得生物科學學士學位后,她在哈佛大學攻讀“心智、大腦與教育”的碩士學位,將其在有關人類思維和教學過程兩方面的興趣結合在一起,進行更為深入地探索。
杭雨琪一直對人類的思想和行為這一神經科學的領域極為感興趣。
"十幾歲的時候,我就迷上了關于認知神經科學的書籍,"她說。"我很驚訝,像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難以捉摸的東西可以被科學地研究。"
杭雨琪在報考大學填報志愿時選的是商科專業,但入學后她很快意識到她真正的興趣是在探索神經科學這一令人興奮的領域。她并不滿足只做一個旁觀者。
“我想真正地學習神經科學,所以我決定轉專業去生物學,為我學習神經科學這一夢想打下基礎。”
隨著學習的深入,她發現自己也很喜歡教學。
"在第一學期,我特別希望能夠盡可能多地積累科研經驗。因此我參加了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我在波士頓做了一個演講,我們團隊還拿了金牌。”杭雨琪說。
"但是拿獎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最大的收獲是,除了科研,我發現自己對教育也充滿熱情。”
比賽要求杭雨琪給一群孩子做演講,她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們都非常興奮,他們對科學展現出了強烈的好奇。
“他們問的很多問題我都沒法回答。我當時意識到,我想成為一個發掘每個人潛力的人,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杭雨琪在大學期間參與了各種研究活動,這些活動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最難忘的經歷是在上海紐約大學做人腦語言處理的研究。 我和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周加仙教授(下圖左)一起研究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兒童情緒調節的神經機制。”
杭雨琪表示,她非常希望神經科學基礎研究也能給教學帶來啟示——這也是她選擇心智、大腦和教育專業的原因。
杭雨琪解釋說,困境會對學習能力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她在壓力大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大學里有很多挑戰,比如時間管理,提升英語,還有申請哈佛需要做的所有準備。 我會向身邊的朋友傾訴,但有時我也會去做心理健康咨詢。這并不是一件可恥或尷尬的事情,只是很正常,因為很多人會遇到這種問題。”她說。
“人們總是希望聽到一些積極的、鼓舞人心的話,但我認為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即使是努力上進的人也一樣會經歷很多困難和挫折。”
杭雨琪在西浦的經歷和她所處的環境也幫助她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很感謝我所有的導師,尤其是教我生物化學的Ferdinand Kappes博士。他總是給予我全力支持。 我也很敬佩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激情。”杭雨琪說。
“我也特別感謝我的畢業項目指導老師呂志良 教授。 他給了我很多指導,而且非常嚴格。他總是會跟我說‘不管你將來是否從事科研,提高科學思維都非常重要’”。
杭雨琪說,出國留學一直是她夢想的一部分。
“上哈佛是我這十年以來一直的夢想,現在終于實現了。”杭雨琪說: “遺憾的是,我現在沒辦法體驗哈佛校園的生活,因為現在我們所有的課程都是在網上進行的。”
談及未來出國的計劃時,杭雨琪說:“西浦能夠把西方教育理念與中國教育資源結合起來,很適合我。”
那么,杭雨琪對剛剛來到西浦、有志進取的新生會給出什么建議呢?
“我不會給出任何建設性的建議。只有一句話送給大家:你得找到你的熱情所在。努力弄清楚你是誰。”
“我在大一的時候總是問自己:我是誰?我喜歡什么?我擅長什么?如何為他人做貢獻? 什么工作我愿意為之奮斗終生?我現在應該怎么做才能離夢想更近?”
杭雨琪志向遠大:“說到長遠目標,一方面我想攻讀認知神經科學相關的博士學位,另一方面我想創辦自己的教育公司,轉變和提升中國的教育理念。甚至是世界的教育理念。”(通訊員:Vionna Fiducia 唐可 寇博 杭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