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衡水中學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但是20多年前,我們也曾卑微弱小、硬件落后、生源嚴重外流,很多教師甚至只是專科畢業的學歷。但我們是通過適應外部環境來改變自己,以精神立校,讓孩子成人成才。
先進理念是培育精神的源頭活水
辦學理念關乎我們要辦一所什么樣的學校、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哲學思考,也是我們辦學的指導綱領。基于此,我們提出了精神立校、又紅又專的發展方向,并與時俱進地提出系列辦學理念。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就提出并踐行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學校應該是一個精神特區”。建設“精神特區”,就是要通過優化內部發展軟環境來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并給學生以精神滋養。
在2018年,我們又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緊緊圍繞“育新人”這一使命任務,提出了“大安全觀、大德育觀、大考試觀、大課程觀、大發展觀”五大辦學指南。其中,“大安全觀”是前提和基礎;“大德育觀”是核心和根本;“大課程觀”是載體和抓手;“大考試觀”是途徑和方法;“大發展觀”是目標和結果。五大辦學指南就是將個人所受教育和所處環境的方方面面進行疊加和融合,促進不同領域、層次、崗位的教育實施主體形成多向疊加、整體聯動的良性循環互動大格局。
特色文化是培育精神的豐厚沃土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氣、神”,是一所學校的綜合個性。學校文化更多時候是隱性的,就仿佛一個能量“場”,教育就是要打造這樣一個讓人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的“場”。現在,不管是剛畢業還是從其他學校調來的教師,到了我校都變得敬業;不管是什么性格的學生,到了我校都變得勤奮,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就是“場”的影響。
這個教育“場”中的文化是什么?我們總結了九大方面,例如,人文精神就是要樹立胸懷家國、志在天下的理想信念;創新精神就是要做到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憂患精神就是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強烈危機感;擔當精神就是要有直面挑戰、絕不退縮的深厚責任感,等等。文化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這不是參考習題、學習制度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扭轉師生的精神面貌,讓他們有追求、有干勁,有成功感、歸屬感、自豪感。復制粘貼實現不了這樣的目標,而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教育。
扎實德育是培育精神的重要陣地
學校抓住了“德”,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也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試想,當一個人有了德,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能負責、敢擔當,那他會不努力嗎?當前,我們就在堅持“重過程、抓細節、強體驗”德育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無體育不衡中,無活動不衡中,無歌聲不衡中”。
其中,“無體育不衡中”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我校每周至少有兩節體育課、兩節體育活動課,嚴格規定不許侵占;學生每天還有兩次跑操,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對學生凝聚力、爭先意識、規則意識、公平意識的培養,是鍛煉身體的同時被進一步豐富的德育內涵。“無活動不衡中”是用活動啟迪智慧、提升素質、凈化心靈。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八十華里遠足、十八歲成人禮、校園心理劇大賽等70余項精品活動,并在活動中努力把成長舞臺、體驗過程、發展空間還給學生。如,十八歲成人禮已發展成為包括成人教育主題展覽、成人宣誓儀式、成人宣誓主題班會等“十大環節”的品牌德育活動。
有效教學是培育精神的主要渠道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課堂不僅承載著學習知識、激發興趣、培養習慣等功能,更是促進學生增強信心、融合情感、啟迪思維、開發潛能、道德熏陶的重要方式。培育精神,不僅僅靠理念、文化、活動,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課堂。為此,要從教學內容出發,體現黨和人民的心,了解編者的心,體會作者的心,融入教者的心,陶冶學生的心,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率作用,讓課堂充滿感染力。
當前,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我們全面推出了“一課三備、兩候、三情、四聲、五實、六度”的好課體系。比如“三情”,指對人、對事、對學科的熱情,對工作的激情,對學生的溫情。無論一節課設計得多么精妙、完美,如果沒有情感的交融,就一定不是最好的課;比如“四聲”(笑聲、贊聲、辯論聲、疑問聲),如果學生能夠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真正學了、思考了、動腦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打造這樣的課堂,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由此,課堂革命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既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還讓教師感受到了專業的成長,讓“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自然水到渠成。
精細管理是培育精神的有效抓手
學校,既要講道德,還要講規則。為了對學生加強規則意識的教育,讓他們學會敬畏道德、敬畏法治、敬畏規則,我們積極推行精細管理,對學生的內務整理、作息紀律、自習狀態、文明素養等一日常規進行了嚴格規定。上課、自習、課間、就餐、午晚休等每個節點,學校都又進行了精確安排,但制定這些制度并不是為了束縛學生,而是為了確保學生養成規范良好的習慣。
比如,學生每天要保證八個半小時睡眠,即使在高考前夕也雷打不動;每天開展一小時陽光體育運動,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教學樓的每一層樓道均安裝“一開多溫”飲水機,鼓勵學生每天多喝一升溫開水;每天安排專人為每間學生宿舍和每個教室開窗通風、消毒等。這些常規要求,讓學生真正學得、玩得、吃得、睡得都痛快,養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從而享受幸福教育,體驗幸福成長。
學校給孩子們的絕不僅僅只是一段吃苦的歲月、一張紅色的畢業證書和一個升入大學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風貌,關心集體、關愛他人的責任意識,嚴謹規范、快速高效的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將其總結為“8+1”特質,即:激情力、夢想力、吃苦力、抗壓力、堅持力、專注力、凝聚力、自律力和終身受益的一些好習慣。這才是學生成人成才需要的、也是是未來社會進步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