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由六盤水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教授蘇世奇主講的“經典精講”之“三線音樂解密”在博學樓知行講堂(117教室)開講。
蘇世奇首先播放了一段關于三線建設前期決策內幕的視頻作為導論,引出講座主題。他從三線建設概說、三線建設音樂的概念及內涵、后三線建設時期主題歌曲賞析等三個方面展開。
蘇世奇介紹,三線建設是指自1964年起到1980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十余個部委。三線建設項目主要由國防工業、原材料工業等六個方面組成。“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被列為新中華民族精神、斗爭精神之一。
蘇世奇說,三線建設音樂是一種以三線建設的生產場景、生活過程與建設者的精神世界為題材,以反映三線建設歷史面貌、時代特征、謳歌三線精神的音樂文化類型。研究三線建設音樂的意義在于對紅色文化革命音樂歷史的延續,為中國當代音樂史提供新的史料、拓寬史學界對三線建設研究的維度。蘇世奇認為,三線建設音樂在研究方面現狀較為艱難,確定性史實難覓,口述史實缺失,主要依靠部分三線建設音樂檔案文存得以追溯其根源特點。靠山、分散、隱蔽、交通閉塞等原因導致三線建設地自成一體。這也賦予了三線建設音樂“飛地”的主要文化屬性,決定了三線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音樂集體主義與個人精神明暗對比,建設者通過《鐵路修到苗家寨》《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一頂礦帽》等歌曲描摹生產場景、反映集體生活、謳歌優秀人物、隱喻個人精神世界。
最后,蘇世奇闡釋,三線建設音樂與同時期的文革音樂、知青音樂的區別在于其非主流的音樂文化性質、謳歌建設場景,具有凝聚時代精神的作用。
蘇世奇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一段話作為結語,寄語在場學生,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相融合,融入時代的洪流之中,把握時代命脈,永立時代潮頭,爭優時代先鋒,青春才能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六盤水師范學院部分師生到場聆聽。(文/楊志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