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多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前身為創辦于1985年的浙江工學院浙西分校(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更名為衢州學院。2013年獲批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201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獲批為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2018年2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獲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省重才愛才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學校、省高校平安校園、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校坐落于素有“南孔圣地”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校園占地863畝,設有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開設涉及工學、文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等7大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28個,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7800余人。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學科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9個。校舍總建筑面積23.8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9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02萬余冊。設有附屬學校教育集團1個,內含4所學校(校區)。
近年來,學校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地方性”“應用型”“開放性”三篇文章,致力于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水平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
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力量不斷壯大。現有教職員工658人(含特聘教授5人) ,專任教師480人(含特聘教授、輔導員),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60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5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47人。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烏克蘭院士團隊1個、國家引才計劃 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省引才計劃2人(含柔性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層次人選 20人次,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8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劃”人選 1人,省“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人選 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11人,省高校優秀教師 1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1人,省“錢江人才計劃”D類項目擇優資助人員1人 ,市拔尖人才8人(含青年2人),市級以上各類人才200人次,市級重點創新團隊4個,“雙師雙能”型教師265人。
大力推進立德樹人工作,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考研錄取率實現四連升,2020屆達18.2%。學科競賽成效明顯,累計獲省級三等獎以上獎項2860余項,其中全國三等獎以上獎項320余項,2018年學科競賽排名在全國1200余所本科高校中位列第174名。創新創業穩中有進,獲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和省眾創空間,累計成功孵化創業項目48項。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年均達96%以上,畢業生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南孔文化”被評為浙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近五年來,獲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獲省級“五個一批”產教融合項目、省級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教學”示范課堂以及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近90項。
大力推進科學研究,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擁有林業和草原國家創新聯盟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4個、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3個,累計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10余項。省科技進步獎、省哲學社會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連續實現突破,其中我校主持編纂的《衢州文獻集成》獲浙江省第19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0年師均科研經費超過7萬元。
大力推進社會服務,服務需求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與西南政法大學共建“長三角基層治理學院”,與中科院、社科院等大院名所共建研究中心5個,與市委人才辦、企業共建博士工作站77家,成立“美麗經濟學院”和“數字經濟學院”,與浙大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實行“同吃同住同學習,共建共贏共發展”的一體化建設,共建中烏超硬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院、仙鶴企業研究院、浙江省氟硅新材料產教融合聯盟等,助力傳統產業彎道超車、新興產業換道超車。
大力推進協同發展,應用型建設道路不斷拓寬。創新發展理念,化省邊際區位劣勢為四省邊際中心的優勢,牽頭聯合武夷學院、上饒師范學院、黃山學院成立“浙閩贛皖”四省邊際應用型大學聯盟,實施“八互八多”共享機制,搭建“四校四地”產教融合平臺,實行“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建立浙閩贛皖省際綠色制造產教融合聯盟,領跑四省邊際應用型大學建設,促進四校四地協同發展,助力衢州市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和打造四省邊際教育橋頭堡。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德國、意大利、韓國、瑞典、英國、烏克蘭等多個國家和臺灣地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招收成班建制的南非留學生交流學習,教育國際化工作穩步推進。
在新階段新起點上,學校正按照第二次黨代會擘畫的宏偉藍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繼續秉承“立心力行”校訓精神,砥礪奮進,為努力打造城市發展的名片、產教融合的名校、省際高校的名牌,加快建設高水平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而不懈奮斗!(截止日期:202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