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獎團隊合影(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郭妍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肩負著傳承革命精神、工匠精神的歷史使命。
由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的“制造強國背景下高職‘紅色匠心’文化育人體系的創建與實踐”成果,獲得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這個獎項來之不易。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二級教授劉永亮帶領團隊,圍繞建設制造強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之需,瞄準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才目標,啟動實施“紅色匠心”文化育人工程。
“裝備制造類高職院校存在文化育人特色不鮮明、標準不明確,文化育人與知識傳授相脫節,課程體系不完善,考核評價不科學,長效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劉永亮表示,“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實用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培養專業、職業技能的同時,更應大力推進文化育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實現全面育人。”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劉永亮率領團隊到航天六院、中核集團、中鐵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調研,對文化育人進行系統性梳理和研究,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歷經10年的研究與實踐,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鏈“紅色匠心”文化育人理論、首創了全國機械教育行業文化育人標準、集成創新了“紅色匠心”文化育人體系,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文化成果21項、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等實踐成果170項。
“紅色匠心”文化育人體系按照“理念引領、標準貫通、系統設計、品牌推廣”的思路,依托全國文明單位等10個國家級建設項目、11個省級以上課題,把三秦大地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教育工匠文化融合在一起,圍繞服務制造強國建設,研究創立了鏈條式融通育人、鏈路式融匯路徑、鏈接式融合評價的全鏈文化育人體系。
在“紅色匠心”文化的引領下,畢業生中涌現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等161人次。學校培養了何小虎、翁二龍等一批參與神舟飛天、嫦娥探月等重大項目的學生。13名學生入職清華大學等高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獎數量、等級均居陜西第一、全國前三;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一等獎4項;實現陜西高職“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國賽金獎零的突破。
“紅色匠心”文化育人改革實踐得到了高度認可。近5年,學校入選國家“雙高”A檔院校,獲評教育部思政創新發展中心、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全國機械行業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