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為新手機mate60系列引爆話題,深受關注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有此次新機高達90%左右國產化率,而這項數據的背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設是繞不開的關鍵。
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如何更好搭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平臺,如何為服務區域經濟和民族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是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作為省域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一直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近年來,該校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訂單班、廠中校、現代學徒制等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培養計劃,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完全對接,培養既具備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又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今年年初,在華為攻堅“卡脖子”技術關鍵時期,學校牢牢把握職業教育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大機遇,與深圳紅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一起攜手華為機器有限公司共同實施“廠中校”人才培養項目,組織機電工程學院40余名學生深入一線,支援參與華為制造終端業務手機產品包括mate60等產品的生產。
“學校和企業,雖然有不同的社會分工和責任,但又有著緊密聯系”該校副校長張德宜表示,如何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一直以來是學校的使命與責任,而華為等企業肩負民族產業振興使命,也需要源源不斷補充創新人才,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模式定向育才可以實現雙贏目標。
從量化式的訂單班培養到小而精的現代學徒制實驗班,再到復合型的特色產業學院、“校政行企”四方協同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走出了一條開放辦學、合作共贏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由該校牽頭組建的廣東城建職業教育集團是廣東省第二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先后與華為、比亞迪、曙光等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并陸續共建8個產業學院,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出發點,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將學校辦學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良性互動機制,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近3年來,該校簽訂技術服務合同156項,合同金額達982.87萬元;開發專利及軟件著作601項,其中發明專利81項,已轉化專利5項,并于2023年成功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
據該校校長蔣新華介紹,學校搶抓機電產業向“高”發展、能源結構向“綠”轉型的重要時期,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建設有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新能源汽車兩大專業群,其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國家級骨干專業、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第一批二類品牌專業,并聯合多家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教學設計、課程設置、科研合作等環節,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拓展產教融合培養內容,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此外,產教融合育人模式不僅讓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解決企業用人難題,同時還打通了就業與升學的通道,消除了學生的顧慮,崗位實訓被列入教學計劃,學生3個月左右可學會一項技能,獨自承擔工作,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企業“意中人”,幫助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上崗即上手”。
作為此次參與華為制造終端業務手機產品一線生產的實習生,來自機電工程學院的張德生同學說,在學院老師和車間師傅的悉心指導下,我很快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只有實踐過,才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更為我今后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通訊員:楊多特、李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