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師范學院人文學院秉持“以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為引領,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文創新人才”的發展理念,通過深挖專業內涵、明確教育目標、構建多元化教學體系,圍繞思想引領、學風建設、創新創業等核心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活動。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也顯著增強了學院在教育界及行業內的辨識度,進一步彰顯了學院獨特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的品牌特色,為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和擴大社會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品牌建設指導思想
人文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致力于培養“有開闊的人文情懷、有活躍的思想心靈、有自主的創新精神、有獨特的讀寫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院將品牌建設作為提升教學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力求通過特色品牌建設,推動學院整體辦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品牌建設理念
人文學院以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為引領,以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文創新人才為目標,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一院一品一特”。學院秉承品牌建設理念,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旨在培養既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又擁有良好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應用型人才。新文科為人文學院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促使學院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和創新。
品牌建設措施
人文學院充分利用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新文科建設的契機,努力打造優質專業品牌。
(一)概要
1.學科交叉融合
新文科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人文學院充分發揮文學、歷史等學科的優勢,開展跨學科課程和研究項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2.創新教學方法
融入OBE教學理念,深挖思想教育素材,用新文科倡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學習、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結合人文學院實際情況,引入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新文科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人文學院加強與地方企業、文化機構的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建設措施
1.課程體系建設
構建跨學科課程體系:整合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的課程資源,開設跨學科課程,如“文學與歷史”“哲學與藝術”等。同時,引入地方文化資源,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如“曲靖地方文化研究”等。科研反哺教學,提倡把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開設了《土司文化》《云南跨境民族歷史與文化》等選修課程。
強化實踐課程: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開設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等課程。與地方企業、文化機構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例如,與曲靖市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與曲靖市博物館、文化館等單位合作,開展文物修復、文化活動策劃等實踐項目。
推進國際化課程:開設國際化課程,如“國際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際”等。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2.教學方法創新
深入貫徹OBE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
采用項目式學習:以項目為導向,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學習和應用知識。例如,開展“曲靖地方文化創意項目”,讓學生參與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施案例教學:通過實際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在文學課程中,以曲靖本地作家的作品為案例,分析文學創作的方法和技巧。
開展翻轉課堂: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利用學校的在線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
3.師資隊伍建設
引進跨學科教師:引進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例如,引進具有文學與歷史雙學科背景的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和研究。
加強教師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例如,組織教師參加新文科建設研討會、教學方法培訓班等。
建立教師團隊:建立跨學科教師團隊,共同開發課程、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教學活動。例如,成立“曲靖地方文化研究團隊”,整合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的教師力量,開展地方文化研究和教學。
4.實踐基地建設
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與曲靖市的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例如,與曲靖市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合作、曲靖市民宗委合作,開展服務地方經濟文化活動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曲靖市的文化創意企業合作,建立文化創意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開發。
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如文化創意工作室、紅色文化展覽館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5.國際交流與合作
開展學生國外實習:讓學生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和交流。例如,與泰國等國家的高校聯系,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會: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提高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學術水平。2023年舉辦“云南網絡文學論壇”,2024年舉辦“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第九屆學術年會暨中國網文出海·東南亞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網絡文學的發展和傳播。
人文學院承辦國際學術會議——中國網文出海·東南亞論壇
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與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6.學生能力培養
品牌建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著。在專業素養方面,學院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引入行業專家授課等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在實踐能力方面,學院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活動,通過實踐鍛煉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新思維方面,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課程、創新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
品牌建設成效及影響力
(一)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目前,人文學院現有教職工68名。其中,博士34人(含在讀2人),教授11人、副高以上職稱24人,碩士生導師15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6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人,云嶺名師1人,云南省教育功勛獎獲得者2人,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 云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人,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3人,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南省五一巾幗標兵及云南省技術技能大賽技術狀元1人,云南省技術技能大賽技術能手1人。獲得3項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15項省級質量工程項目,11 項省級教學獎勵,30余項省級科研獎勵,21個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14個教育部人文科學研究項目,2個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5個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重點課題,70 余項其他省校課題,科研平臺和項目經費總數達 1800 余萬。
人文學院教師合影
(二)學科建設方面
人文學院歷經二十余年,始終堅持夯實學科內涵、創建一流學科的發展思路,不斷推進學科建設,現建有1個國家級、3個省級科研平臺,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取得35項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科研基金項目。通過持續建設,學科水平不斷提升,其中,文藝學二級學科2010年以“優秀”通過驗收成為云南省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2016年成為云南省重點學科、2023年成為學校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重點學科;2021年—2024年,學院完成教育專碩學科教學·語文領域建設工作,支撐教育專碩碩士點建設,順利獲得該領域研究生招生資格。歷史學專業多年來積極組織學科建設、夯實學科基礎,該學科骨干是學校碩士點——社會工作建設的重要整合力量。在新一輪碩士點建設中,正在積極開展區域國別史碩士點建設工作。
人文學院獲批云南民族文化與文藝理論研究創新團隊
(三)專業建設方面
學院不斷優化專業建設規劃,提升專業層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20年在全省同類專業中率先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認證,2022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歷史學專業2022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23年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認證。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學院不斷深化學分制改革,推進卓越語文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數字化課程資源9門次,《文學概論》《古代漢語》2門課程入選云南省一流課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落實教育見習、實習、研習指導和校內試講等,就業工作實施一對一幫扶,強化學生學業全過程指導;搭建語音教室、綜合報告廳等學習、實踐平臺,開展師范技能訓練、師范技能節、“雙百”讀寫活動等,落實第二課堂課程化、積分化,讓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學習成長有著力點,推進立德樹人落地見效。
張永剛教授所著《文學原理》
(四)教學質量方面
品牌建設對人文學院的教學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學生考試成績、畢業論文質量以及學生滿意度等多個方面。
首先,學生考試成績的顯著提升是品牌建設成效的直接體現。隨著品牌建設的深入,學院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如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這些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學院還加強了教學質量監控,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和反饋機制,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學生的考試成績普遍提高,優秀率顯著上升,反映了教學質量的實質性提升。
其次,畢業論文質量的提升也是品牌建設成效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更加新穎、研究設計更加嚴謹、數據分析更加科學,論文的整體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學生滿意度也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學院定期收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意見。品牌建設過程中,學院積極響應學生需求,改善教學設施、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師資力量,這些努力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學生滿意度持續上升,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提升了學院的品牌形象。
(五)人才培養方面
學院現有本科全日制在校學生1566人,學生作品共 12 余人次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中獲獎,在全國 ITAT 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成績突出,有100余人次獲國家和省級表彰。先后5次獲得了曲靖師范學院辯論賽一等獎,囊括了第四屆、第五屆大學生心理情景劇一等獎、二等獎。摘取了曲靖師范學院第一、第二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了云南省第二屆“賢士榜杯模擬招聘大賽”二等獎。學生公開發表文章 300 余篇,部分作品在《中國教育報》《云南日報》《曲靖日報》《曲靖師院報》等媒體上發表。畢業生先后有 260 余人考取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山東大學、 西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近年平均就業率 97%。
(六)學風文化建設方面
學風文化建設是人文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品牌建設中的重要一環。為了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院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講座、讀書分享會等。學院定期邀請行業名師、相關學科專家來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這些講座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還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動態,拓寬學術視野。
此外,讀書分享會是學院學風文化建設的另一項重要活動。學院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這些分享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通過這些分享,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書籍的理解,還學會了如何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多元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七)社會服務方面
品牌建設不僅提升了學院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也顯著提升了學院的社會服務能力。
人文學院積極開展服務地方工作。與曲靖市黨史地方志辦公室合作建設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與曲靖市民政局合作進行曲靖市地名志編纂工作;與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合作進行“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聯建和曲靖市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與曲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進行《曲靖市英烈大典》編纂工作。
同時,人文學院依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為云南省及曲靖市開展普通話推廣工作。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分別于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完成國家、省級培訓項目18項,共培訓學員5000余名,執行經費300余萬。開展教育部“童語同音”計劃師資線下培訓,深入會澤、羅平、麗江、瑞麗等地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曲靖師范學院人文學院獲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另外,人文學院依托“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開展曲靖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完成課題研究4項,提供咨詢報告多篇,其中4篇被市委領導簽批。并為曲靖市民族團結示范市創建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品牌建設對人文學院的教學質量、學生能力培養、科研成果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品牌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